解析:
兔子草一般是适合兔子食用的比较细小、普通的草料,而骆驼体型巨大,食量也大,且需要更有营养、更耐嚼的草料来满足其能量需求。用兔子草去喂骆驼,显然是不能满足骆驼的需要,质量和数量上都算不上好的饲料,所以说 “不是好料”。常用来形容给予的东西、对待人的方式等不太合适,不能满足实际需求,或者指某人、某物没什么价值、能力不足,起不到好的作用。
例句:
例句 1:安排他去做这么重要的任务,可他那点本事就像抓把兔子草喂骆驼 --- 不是好料,根本完成不了呀。
例句 2:这点微薄的资金投入到这个大项目里,那真是抓把兔子草喂骆驼 --- 不是好料,很难推动项目进展呢。
解析:
万顷黄沙代表着极其广阔、浩瀚的沙地,在这么大面积的黄沙之中,仅仅有一棵草,那这棵草就显得太渺小、太微不足道了,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,所以说 “不显眼”。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庞大的群体、广阔的环境中,显得很渺小、不突出,容易被忽视。
例句:
例句 1:他在这个大型的科研团队里,没什么突出的成果,就像万顷黄沙一棵草 --- 不显眼,很难被大家关注到呢。
例句 2:那家小店铺处在众多大型商场环绕的商圈里,就像万顷黄沙一棵草 --- 不显眼,生意很难做起来呀。
解析:
茅草秆本身质地比较脆弱、细软,用它去打狗,根本没有什么力度,很难对狗起到威慑或者驱赶的作用,所以说 “软弱无力”。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、话语、举措等缺乏力度,没有什么实际的影响力,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目的。
例句:
例句 1:他只是轻描淡写地批评了几句,就像茅草秆打狗 --- 软弱无力,那些犯错的人根本没当回事。
例句 2:公司出台的这个规定,惩罚措施太轻了,执行起来就像茅草秆打狗 --- 软弱无力,没什么效果呀。
解析:
麻袋通常比较结实耐用,而草袋相对来说质地单薄,容易破损,用麻袋换草袋,意味着把好的、耐用的换成了差的、不耐用的,利用 “袋” 与 “代” 的谐音,形象地表达出事物或者人等在传承、发展过程中,质量、水平等越来越差,不如之前的情况,所以说 “一代(袋)不如一代(袋)”。常用来批评后辈或者新出现的事物在能力、品质等方面比不上前辈或者原来的样子。
例句:
例句 1:现在这些年轻人做事的态度和能力,跟老一辈比起来,真是麻袋换草袋 --- 一代(袋)不如一代(袋)呀,让人挺担忧的。
例句 2:这新产品的质量和功能,跟老产品一比,明显是麻袋换草袋 --- 一代(袋)不如一代(袋)了,怎么能赢得市场呢。
解析:
草绳形状上有点像蛇,但其实并没有什么危险性,只是看到草绳就吓得往后跑,说明这个人胆子非常小,连这种没有实质威胁的东西都害怕,所以说 “胆子太小”。常用来调侃或批评那些胆量特别小,容易被一些看似危险实则无害的事物吓到的人。
例句:
例句 1:他连只小虫子都怕,看到草绳往后跑 --- 胆子太小了,真该练练胆子呀。
例句 2:她听到一点动静就吓得尖叫,就像看到草绳往后跑 --- 胆子太小,这样可不行呢。
解析:
蒺藜是一种带刺的植物,把它和草拌在一起,不仅不能当作正常有用的草料,还可能会扎伤动物,是一种不好的、有害的东西混在里面的状态,所以说 “不是好料”。常用来形容把不好的、有害的因素掺杂在原本正常的事物当中,使其变得糟糕,或者指某人品性不好,混在人群里也是个负面存在。
例句:
例句 1:他那种自私自利的人在团队里,就像蒺藜(ji li)拌草 --- 不是好料,影响大家的团结呢。
例句 2:这些次品混在合格产品里,那就是蒺藜(ji li)拌草 --- 不是好料,会损害产品的整体质量呀。
解析:
打草人一般是用稻草等扎成的,比较软弱,石像则是坚硬、稳固的。打草人去拜石像,好像是对着强硬的对象表现出恭敬、屈服的样子,而对和自己同样软弱或者更弱小的事物可能就不会这样,体现出一种欺负软弱的,害怕强硬的心态,所以说 “欺软怕硬”。常用来批评那些对待强者阿谀奉承、唯唯诺诺,对待弱者却盛气凌人、肆意欺负的人。
例句:
例句 1:他在领导面前点头哈腰,对下属却颐指气使,这就是打草人拜石像 --- 欺软怕硬的典型呀。
例句 2:有些人看到有权有势的就讨好,看到普通老百姓就欺负,真是打草人拜石像 --- 欺软怕硬,太让人瞧不起了。
解析:
灯芯草是一种质地非常柔软、纤细的植物,根本不具备琴弦应有的韧性和能够发声的特质,用它做成的“琴弦”是没办法用来弹奏的,也就是“不值一弹”,利用谐音说成“不值一谈(弹)”。常用来形容某件事、某个话题或者某个人等没有什么价值、意义,不值得去谈论、提及,一谈起来就没什么意思或者没有探讨的必要。
例句:
例句1:他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小事,就像灯芯草做琴弦 --- 不值一谈(弹),大家都懒得听呢。 例句2:这件事已经很清楚了,再去争论就是灯芯草做琴弦 --- 不值一谈(弹),还是把精力放在别的重要事情上吧。